曼德拉效应摘要:曼德拉效应“曼达拉效应”,说的是大众的集体记忆和真实发生的历史并不相符。如果要追溯这个概念的出处,这个概念很有可能是在2010年由一位喜欢超自然现象的博主菲安娜·布梅提出的。这位博主在她的文章中写到,在她的记忆当中,那个南非的黑人领袖纳尔逊...
“曼达拉效应”,说的是大众的集体记忆和真实发生的历史并不相符。如果要追溯这个概念的出处,这个概念很有可能是在2010年由一位喜欢超自然现象的博主菲安娜·布梅提出的。这位博主在她的文章中写到,在她的记忆当中,那个南非的黑人领袖纳尔逊·曼德拉,不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逝世了?难道你们不记得了吗?他怎么现在还当上了南非的总统?
为此,菲安娜·布梅提出了一个假说,他认为曼德拉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监狱中逝世了,但是未来的人可能穿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,并且救了曼德拉,从而改写了历史。我们就处在一个被穿越者影响的平行宇宙当中。由于这个穿越者对于历史的改写并不够彻底。所以,有许多人还保留着曼德拉已经逝世的记忆。他把这个假说就叫做:曼德拉效应,并声称有几千人和他一样的记忆。
那真实的历史是如何的呢?
实际上,上世纪80年代曼德拉确实是在狱中,不过后来他被释放出来了,并且最终当选了南非的总统,而曼德拉也不是2010年逝世的,而是到了2013年才逝世的。
现实生活中的“曼德拉效应”“曼德拉效应”并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科学理论,而是一个超自然爱好者提出的假说,它讲的其实就是公众记忆和真实事件的偏差。近些年来,类似“曼德拉效应”的现象屡见不鲜,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。我们可以来举几个例子。
比如,之前很火的电影,它原本的名字是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,可是很多人都记成了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》。
多说一句,这个连搜索引擎的智能推荐都是“记错了”。
再比如:动画片《宠物小精灵》当中,有一个动漫“皮卡丘“,你觉得比卡丘的尾巴上有没有一段黑色条纹?下图中左侧是皮卡丘,还是右侧?
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左侧的,但实际上“皮卡丘”的尾巴是没有一道黑色条纹的。动漫中容易记错的想象还有米老鼠,很多人记忆中的米老鼠是穿吊带裤的,但实际上它只穿了短裤。
我们再列举几个例子。著名的雕像《沉思者》,这个雕像的手是托着小巴,还是额头?用的是右手,还是左手?
很多人都会把这个雕塑的实际动作记错,实际上他是右手托着下巴,并且没有攥着拳头。
还有达芬奇的代表作《蒙娜丽莎的微笑》,图中的蒙娜丽莎嘴角到底有没有上扬?
很多人记忆中的蒙娜丽莎嘴角并没有上扬,而现实恰恰相反,蒙娜丽莎的嘴角是上扬的。
平行宇宙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,这些年尤为明显。那这种“偏差”真的是因为平行宇宙的存在吗?
要了解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要搞清楚“平行宇宙”到底是咋回事?
这个概念来自于量子力学的一个假说。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。上世纪20年代前后,科学家就发现微观粒子的物理规律和我们宏观世界是不一样的。他们会呈现出一个叠加态。具体的意思就是说,微观世界的粒子,如果你不观测它,它就会处于一种叠加态。
薛定谔曾提出了著名的“薛定谔的猫”就很好地讲述了叠加态。薛定谔的猫说的是一个密闭的容器里有一只猫,除此之外还装备了少量镭和氰化物。这个镭有50%的概率会衰变,一旦衰变就会释放氰化物毒死猫。
薛定谔认为按照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,镭就是处于“既衰变又不衰变”的叠加态,于是这种猫也应该是叠加态,也就是“既死又活”的状态。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“既死又活”的状态。那么如果我们打开箱子(观测),按照量子力学的理论,这只猫要么死,要么活。那问题来了,假设猫死了,那“活”的状态去哪里?
许多科学家就曾经在思考这个问题,其中就有人提出了“平行宇宙”的概念,他认为凡是我们观测一次,就会产生平行宇宙,并不会有状态的丢失。就拿薛定谔的猫来说,有猫“活”的宇宙,也有猫“死”的宇宙。
不过,"平行宇宙"只是个假说,甚至都不是主流的假说,根本没办法证明真的存在平行宇宙。
那“曼达拉效应”到底咋造成的呢?
有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归结下来就是:人的记忆太脆弱了,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记忆偏差。这其实也源自于我们储存记忆的方式,是依靠大脑当中的神经元,通过神经元的连接结构来完成。而神经元本身就很容易出错,尤其是当人年纪大时,神经元会减少,记性就会变差。
这就使得一些错误的信息也可以在大脑当中构建出错误的记忆。所以,才使得很多口口相传的错误信息成为了很多人共同的记忆偏差,也就是说,我们是被我们的大脑所欺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