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易

欧易(OKX)

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

火币

火币(HTX )

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

币安

币安(Binance)

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

小米(01810.HK)的平行世界——写在2021年报之后

2022-11-06 01:50:06 3246

摘要:2022年3月22日,小米集团(01810.HK)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。数据十分稳健,首先是年度总营收达人民币3283亿元,同比增长33.5%,其次是净利润达人民币220亿元,同比增长69.5%。各项业务方面,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略超...

2022年3月22日,小米集团(01810.HK)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。

数据十分稳健,首先是年度总营收达人民币3283亿元,同比增长33.5%,其次是净利润达人民币220亿元,同比增长69.5%。

各项业务方面,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略超预期,受高端化和产品力带动量价齐升,收入同比增长37.2%至2089亿元,毛利率提升3.2pct至11.9%;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增长同比增26.1%至850亿元,毛利率略升0.3pct至13.1%,海外业务创历史新高;同时受益于MIUI用户数量增长28.4%,互联网服务增加18.8%至282亿元,占营收占比达到17.8%,受广告业务贡献带动,毛利率提升12.5pct至74.1%。

资本市场在这份不错的成绩单发布前后,对小米投出了信任一票。3月22日当天收涨6.13%;23日上涨5.35%。

回看2021年的小米,似乎存在于两个平行世界。

在一个世界里“进化”势如破竹,手机业务基本盘加速向高端化转型,开启造车新业务,AIoT业务逐渐改变世界面貌的同时,带动更多用户加入MIUI生态,业务覆盖面稳步扩张;

另一个世界却如镜像宇宙,价格没有充分体现价值,自2021年初遭遇空头持续压制。如果说2020~2021年科技类行情本就是流动性收紧预期下,成长性与价格背离的踩踏事件,那么具体到小米身上,资本市场期待回报的冰冷逻辑,与小米的长期愿景,则构成一组矛盾冲突。

但即便如此,小米也仍将选择“一往无前”——正如从诞生之初,顶着无数困难,把科技红利带进现实人类生存中,并以此建立坚固的商业护城河

01

必须实现的“进化”

2021年小米12系列手机发布会的中心思想十分明确,就是对标高端手机霸主苹果。不久之后,高端化战略也随之来到台前: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,准备在“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”战略牵引下,清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: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对标iPhone,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

2021年事实上仅是小米手机业务开启“进化”加速度的一年。从2015年开始推出定价在3000元区间的Note系列手机,后续期间手机定价也在2500+价格带;2019年初,小米开始执行双品牌策略,小米品牌向高端市场进军。

试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。2020年初定价3000+人民币或300+欧元的高端旗舰手机销量占总体出货量比重的6.8%,到2021年这一数字提升至13%;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37.2%至2089亿元;智能手机毛利率从2020年的8.7%提升至11.9%。

很显然,高端化战略意味着从高营收、高周转,向高ASP和品牌力的动能转换。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2021Q3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6.7%,即便这样也已高于市场预期。所以存量穹顶下,玩家更要破圈以求发展。苹果立足于高端手机基本盘,向下破圈,试图以性价比新机型抢占市场份额;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则须向上探索,纷纷开启高端化探索之路。

但对小米而言,其手机高端化拥有更深层次的内驱力,即战略布局的铺垫

“高端化”绝非简单指代“高价格”,而是在硬件配置、技术水平上带来更强的产品力,进而支撑更高的产品溢价。因此产品力的提升才是高端化的核心。

眼下的小米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高度重视,2021年度研发支出达到132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了42.3%;2021年宣布了新的股权激励计划,对象包括年轻工程师、技术专家、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入选者等。

2021年小米在这一领域收获颇丰。例如硬件方面,2021年在小米MIX FOLD和小米12 Pro两款高端旗舰机型上,分别推出了首款自研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和首款自研充电芯片澎湃P1;推出了“万物追焦”算法,持续优化影像体验。

另外还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。

例如软件方面,随着小米12的发布,2021年12月更新的MIUI 13口号是“开始·连接万物”,支持全场景影音应用无缝流转、个性小部件等功能;MIUI Family,针对个人、家庭、企业等不同场景,提供了差异化的功能及服务,进一步增强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。

公司治理架构上,2021年11月,小米将负责研发MIUI系统的软件与体验部、手机部系统软件部和IoT平台部整合,并置于手机部门下,致力于进一步加强手机硬件和软件的协同,提升用户体验。根据“手机×AIoT”核心战略,手机将成为小米IoT业务的核心。

从这个角度上看,手机的进化似乎是为其智能物联网业务进行的能力储备

02

锚定“科技生活”

相比手机业务的稳健,在2021年财报中,能明显感觉到AIoT业务的加速度。公司于2021H1接连发布新品,包括高性能笔记本、首款自适应降噪耳机Xiaomi3 Pro、手表Redmi 2等,受市场广泛认可;智能电视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%,智能大家电增长超过60%;尽管境外海运物流情况的影响仍未减退,但AIoT海外收入有望进一步提升,盈利势必能力回暖。因此必须承认,AIoT的进展比想象中的要好,渗透率正稳步提升

说起万物互联的概念,这仍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商业版图

通过物联网将生活场景连接起来,人们不需要双手,就能轻松实现与生活环境的互动。更重要的是,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和流量,将成为互联网行业实现增长、反哺科技创新的新蓝海。

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、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,2022年1月,国务院引发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,明确了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。可见国家、企业层面的重视。而IoT则是数字经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落地的重要载体,虽然逐步落地仍需假以时日,但确实确定性十足的赛道,中国和海外市场已有诸多玩家入局。

其实理论上让IoT的逻辑跑起来不难,几十元的物联网套件在电商平台上到处都是。但如何确保无数场景产生海量Corner Case(极端情况)的情况下,实现整个逻辑的稳定性,以及如何最终解决应用场景和变现的问题,所以时间是朋友也是敌人。

这也是为什么对IoT赛道的超前布局,需要坚实的底气

当年小米成立IoT部门的决策十分果断;现在看来加码AIoT的决心也十分坚定。小米的IoT布局,已经覆盖了从白家电到智能穿戴和消费电子的诸多方面。

2021年,不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的情况下,小米AIoT连接设备数达到4.34亿台,同比增长33.6%;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880万,同比增长40.4%。12月人工智能助理“小爱同学”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3.3%,达到1.07亿;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42.0%,达到6390万。在中国IoT企业中,这是及其优异的成绩。

展望未来,汽车也将是其AIoT的重要组成。2021年3月,小米以100亿美元资金入局造车。新能源汽车是大数据、云计算、AI和芯片等前沿技术交汇点,同时也能成为家庭、出行、工作等场景间互联互通的重要环节。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面——开车回家途中呼唤小爱同学,帮你开启家中的取暖器、灯光和窗帘……这样的场景正在逐步推向落地。

截至目前,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超过千人,将在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(IoT的载体)等核心领域进行探索。量产车预计将在2024H1问世,在这之前,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打一场有准备、有基础的胜仗,以扎实根基迎来行业奇点。

以高性价比普及智能手机,再将科技搭载于手机、车机等智能终端,然后将这些终端嵌入其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新生活方式。或许这正是小米最初“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”愿景的落地路径。

03

以长期主义守住反转底线

2021年,资本市场对成长股来说并不友好。

去年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2%,而小米股价从36元高点回落,跌幅也超过43%。

美联储加息收紧流动性的阴云下,全球资产价格大幅震荡,成长方向估值回撤,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不小的冲击。与此同时,芯片、大宗商品、航运价格上涨,以及CPI、PPI剪刀差的扩大,使得产业链中下游企业,尤其是跨国制造业公司利润率承压。

除了外围的影响,空头逻辑也包含了“进化”过程的诸多不确定性。例如高端化意味着小米脱离“高性价比”舒适圈,将对其手机业务产生多大影响?又或,斥资100亿美元造车,将持续增加小米的成本投放,压缩利润率,而利润率又是影响资产估值最直接的变量之一。

当然,在2021年财报公布时,这些问题也有了答案。并且雷军本人在入局手机行业前,曾在风投行业杰出大量市场前沿信息,对市面上各种智能手机型号参数如数家珍,小米多为高管也都在科技行业资历颇深,多年沉淀是其管理层决策的基础。而小米也是真正在把科技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,并不断夯实自身商业护城河。小米的基本面和成长性是乐观的。

当下港股大型科技股也已进入震荡筑底阶段随着大寒褪去,弥漫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空的恐慌情绪也有了消散的迹象,另外,上周高层的喊话更是国内市场震荡筑底打入一针强心剂。摩根大通策略师Marko Kolanovic发布研报表示,科技股、生物科技股和新兴市场股市的暴跌可能已接近尾声,尽管目前形势动荡,市场情绪低迷,投资者仓位偏低,但相信很多风险已经被充分消化。事实上,3月23日隔夜美股的中概股大涨,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信心的反转。从市场整体估值来看,香港市场已经是全球估值洼地,A股相对H股的溢价也处于过往10年高位。

以长期主义守住反转的底线,有理由期待,小米大步迈向人工智能这一时代变革趋势时,不断积聚生发,长期价值也将持续在资本市场得到有效反馈,一如其过去十多年所做到的那样。

人们在预测将来的时候,往往受制于过去的经验。正如前文所言,AIoT逐步落地、在人们生活中全方位铺开仍需假以时日,即便人们大多能够理解为什么技术将落地成为现实。这需要技术水平和消费者习惯的共同进步,但仍是极具确定性的发展方向。

而在这条路上,小米仍将“一往无前”。

“我们坚持以创新驱动技术革新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。”小米2021年财报这样说道。

小米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作为践行公司ESG社会责任的一部分,已向合作伙伴输出智能制造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,赋能产业链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公司,形成国产制造装备供应生态集群,范围涵盖通信技术、模拟半导体、触控显示、传感器、综合电子、电池、工业自动化、精密制造及材料等。

小米依托其生态链对这些输出的成功进行落地和应用,与国产制造共同成长的同时,不断完善技术红利普及的逻辑闭环,有望带来可观的估值溢价。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( 微信:bisheco )删除!
友情链接
币圈社群欧易官网